父爱第一关:理解宝宝的啼哭含义
对于宝宝的啼哭,专家做了大量研究。初为人父理当了解各种啼哭原因,明白宝宝传达的讯息,从而有效地安抚宝宝,完成一次次亲子沟通。
健康性啼哭正常的啼哭声抑扬顿挫,不刺耳,声音响亮,节奏感强,无泪液流出。每日累计啼哭时间可达2小时,是运动的一种方式。婴儿正常的啼哭一般每日4-5次,均无伴随症状,不影响饮食、睡眠及玩耍,每次哭时较短。
安抚方法:轻轻地触摸宝宝并朝宝宝微笑,或把他的两只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两下就能停止啼哭。
饥饿性啼哭宝宝常在喂奶后2-3小时啼哭,哭声较短,声音由小变大,很有节奏,不急不缓。与此同时,当妈妈用手指触碰宝宝面颊时,宝宝会立即转过头来,并有吸吮动作;若把手拿开,宝宝哭得会更厉害。
安抚方法:只要马上给宝宝喂奶,哭声就能嘎然而止。吃饱后不再啼哭,甚至还会露出笑容。
吸吮性啼哭多发生在喂水或喂奶几分钟后,哭声突然阵发。原因往往是因为奶水过凉或过热、奶头孔太小吸不出、奶头孔大引起呛奶等情况。
安抚方法:及时检查牛奶的冷暖,以及奶嘴大小是否合适。如果排除这种原因,再查找其它可能原因。
饱胀性啼哭多发生在喂奶后,哭声尖锐,两腿屈曲乱蹬并向外溢奶。若把宝宝腹部贴着胸部抱起来,哭声会加剧,甚至呕吐。
安抚方法:饱胀性啼哭不必特意去哄,哭能够加快消化,缓解不适,但要注意溢奶情况。
尿湿性啼哭常在吃完奶或睡醒后,啼哭强度较轻,无泪,哭的同时,两腿蹬被,有时边哭边活动小屁股。
安抚方法:检查一下宝宝的尿布是否湿了,如果湿了只要为宝宝换上一块干净的尿布,宝宝就不哭了。
困倦性啼哭此时宝宝的哭声一般很强烈,而且还略有颤抖和跳跃,一声声不耐烦地嚎叫,这就是习惯上称的“闹觉”。
安抚方法:此时应尽快让宝宝的周边安静下来,或者将宝宝置于安静的房间内,轻轻拍拍他,自然会止哭,不久便安然入睡。
烦躁性啼哭常在宝宝吃饱入睡前或玩耍前,哭声长短不一,无节奏感,常哭哭停停,断断续续,并且时不时会睁大眼睛左顾右盼。
安抚方法:大人将宝宝抱起,稍加安抚后即可停止哭泣。如果放下后又开始哭,应该继续安抚、陪伴宝宝。
环境不适性啼哭如果宝宝的哭声里带着烦躁不安的情绪,就需要检查一下周围环境是不是过于喧闹,比如强烈的灯光、嘈杂的声音、搬动物体等,或者是妈妈们摇晃宝宝的幅度太大了。
安抚方法:此时要先检查一下宝宝周围的环境,让噪音消失,把灯光调暗,并降低周围的声音,然后抱着宝宝或者把他放在床上,让他发泄一会,看看是否能安抚宝宝。
有些宝宝比较敏感,父母应该为他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尽量使每天的喂奶、洗澡、抚触、散步、睡觉的时间固定下来,这样可以让宝宝更安心。
温度不适性啼哭室温偏高或衣服被子太厚时,宝宝哭声较高,并且四肢乱蹬乱神,伴有面部甚至全身出汗,自己蹬开被子后,哭闹即停止。父母可用手去摸摸宝宝的额头、脖子和耳朵等暴露在外面的部位,如果宝宝脖子和耳朵后面有汗,那表示太热了,如果这些地方很凉,且哭声低沉,哭时肢体少动,则温度太低,需要给宝宝添加衣被。
安抚方法:燥热时及时为宝宝减少衣被,或把宝宝移至凉爽地方,宝宝就会停止啼哭。反之,则要为之添加衣被,即可止哭。
身体不适性啼哭宝宝卧姿不舒服、衣服过紧、蚊虫叮咬,或者异物迷眼、床栏卡住腿脚等情况,此时宝宝的哭声烦躁尖利,皱眉,四肢扭动。
安抚方法:此时妈妈要及时检查宝宝的衣服、被褥,以及皮肤有无蚊虫叮咬、身体有无明显不方便等,在排除这些不适情况后,适当地安慰一下宝宝,等宝宝情绪稳定后即可止哭。
惊吓性啼哭宝宝受到惊吓或打击时,哭声突然发作,高而尖,伴有间断性嚎叫。
安抚方法:害怕性啼哭多出于恐惧黑暗、独处、小动物、打针吃药或突如其来的声音等。要细心体贴照看宝宝,消除宝宝恐惧心理。
疾病性啼哭宝宝感到疼痛时,哭声无规律性,声音较高且长而有力,多为阵发性,忽缓忽急,不觅食,身体活动没有特异性。这时喂奶不会让宝宝安静,宝宝会吐出奶头继续哭闹。
处理方法:原因可能是肠绞痛、胀气、外耳道疖、皮肤感染等,应及时请医生诊断。 宝宝病情严重时,哭声没有规律,声音低沉,短而无力甚至呈呻吟状,同时全身反应淡漠,不吃奶,发热或体温不升高,发现这种情形应立时到医院检查。
宝宝是用啼哭来表达自己的。愿您的父爱从理解孩子的啼哭开始,呵护并伴随孩子的一生!
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孩子需要不同于母爱的、博大的父爱,需要父亲给予的刚强、自信、永不服输……
摘自《准爸爸孕产期完全方案》 作者:王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