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停说“热死了”,家长千万别忽略!
小儿中暑如何急救?
小儿中暑
一、常识
中暑是儿童常见意外伤害之一,常常发生在以下四种情况当中:
1、高热环境下的剧烈运动
2、高热环境下的长期受热
3、儿童被锁在室外被暴晒的车内
4、小婴儿穿过多的衣物或盖过厚的被子
二、原因
中暑发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热射病:环境闷热,汗液蒸发困难,使小儿正常体温的平衡受到破坏,体温升高、头晕、眼花、心慌、恶心和呕吐;
2、日射病:头部受烈日过分照射,患儿体温通常不高,有剧烈头痛、头昏、眼花、耳鸣,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
3、热衰竭及热痉挛:大量出汗所致,小儿体温不高,面色苍白,呼吸弱、脉搏快,前者严重时可发热和晕倒,后者四肢痉挛,有抽筋状疼痛。
三、分类
依据小儿表现来判断中暑的轻重程度:
轻度中暑的症状:精神不好、乏力、出汗、口干、脱水。
重度中暑的症状: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伴随严重多项功能衰竭,包括抽搐、昏迷、器官功能障碍、肾衰、心衰、休克等,脉搏快、腹部或肢体痉挛,有生命危险。
先兆中暑:在高温的环境下出现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短时间休息可恢复。
四、急救
发现孩子中暑后,家长需第一时间将孩子转移至阴凉的环境里,同时迅速判断属于轻度中暑或重度中暑。
轻度中暑处置方式
1、转移至阴凉的环境里;
2、平躺仰卧,解开衣服和裤带,为中暑宝宝扇风,使宝宝的体温降至38度以下;
3、可以给孩子喂些清水、白开水或加盐的开水,以便及时补充水分。
重度中暑处置方式
1、转移至阴凉环境
2、平躺仰卧,解开衣物、散热
3、紧急送往医院就诊
4、监测孩子各项器官功能,密切关注并及时治疗
五、辟谣1
关于小儿中暑之后的各类急救常识,流传以下说法:
听说:中暑要马上在体表擦拭酒精。
真相:错误!可能过度刺激皮肤,使用过量也可能导致酒精中毒。
听说:重度中暑可自行服食退烧药。
真相:错误!中暑使身体处于消耗过度的状态,此时如果用退烧药来降温,身体对药物的代谢会加重身体的负担,药物的副作用更大。
听说:中暑之后立刻将患儿浸泡在冷水里。
真相:错误!体表血管遇冷急速收缩后,可能诱发脑血管及心脏血管病变。
听说:中暑可以使用敷冰块、冰袋或者感觉清凉的外用成药来降温。
真相:错误!冰块和冰袋的过冷刺激反而导致血管收缩而无法顺利散热,而外用清凉药等油性物质更不利于散热!
六、辟谣2
小儿中暑后家长常见急救三大误区:
误区一:过量饮水
中暑后,未免小儿失水过多,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但很多家长常常给小儿饮用过量的热水,反而会使宝宝大汗淋漓,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时还会引起抽风。
正确的做法是:少量多次饮水,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误区二:过量进食
中暑后,家长为了让宝宝开胃,容易选择油腻等重口味食物,但过多的食用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而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营养物质也不能被充分吸收。
正确的做法是:应尽量让宝宝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东西,以适应夏季的消化能力。
误区三:冷食伤身
有的父母发现宝宝中暑后身体很干渴,特别爱吃冷饮和瓜果类食物,为了满足宝宝要求,纵容孩子大吃特吃,然而此类凉性食品会损伤宝宝的脾胃。
正确的做法是:可以给宝宝喝一些常温鲜果汁。
七、预防
1、在太热的环境中,不要让孩子去室外活动 。短期高热也会导致孩子失水过多;
2、夏季不要留小孩一人在车中,尤其是室外的车中,非常容易引起中暑,特别危险;
3、小婴儿的穿衣搭配和盖被子的厚度应合理、适当,不需要太多,太多的衣物和被子会导致孩子出汗过多,引发捂热综合症;
4、注意衣着,应选浅色、轻巧、宽松、透气的衣服;
5、多喝白开水或凉饮料,避免吃过热或过多的食物;
6、炎热环境可用电扇或空调降温;
7、多吃些蔬菜、水果、豆制品等,多喝开水,吃西瓜、凉绿豆汤、酸梅汤等。
本文由宝贝在线问提供,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号“宝贝在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