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儿童听力,为宝贝收藏“护耳8步曲”!
据统计: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听力残疾现残率2.11%,据此推算,全国0~14岁听力残疾儿童总数超过460万。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 2‰,随着年龄增长,永久性听力障碍可持续增加,5岁前听力障得发病率上升到2.7‰,青春期则高达3.5‰。
护耳8步曲
第一步:温柔看待耳垢,切勿擅自挖耳。
第二步:提防环境噪音。
不要带宝宝去KTV、酒吧等噪音很大的地方,更不要给宝宝使用耳机。父母应教给正确的躲避方式,如张嘴,或用手指暂时掩住外耳道口等。
第三步:喂奶要注意一定的姿势。
第四步:不要去不卫生的水域游泳。
第五步:保护耳朵防外伤 。
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一要防晒防冻防风,二要防范外力与碰撞。不要扇孩子的耳光。
第六步:孩子高烧超过38.5℃,应尽快退热,以免影响听力。
第七步: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第八步:预防损耳疾病。
锻炼身体,预防感冒。按时接种。均衡营养。
为什么说耳朵很重要?
1、 听觉发育是听力和智力的结合,联系、沟通、日常活动、感知危险、体验人生。
2、 保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什么是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单/双耳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其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轻度:听谈话声有困难
中度: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只能听到几个词
极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也听不到任何词
(听力障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对于儿童,则可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以下情况要警惕!
· 1-3个月 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毫无反应
· 3-6个月 头不会寻找/转向声源
· 6-9个月 头从不转向讲话中被提及的人或物体
· 9-12个月 不会听从大人的指令做动作,如:把球拿过来
· 12-15个月 还不能说出单字词,如:爸、妈、灯、车
· 15-18个月 对大人在隔壁房间的呼唤没反应
· 18-24个月 不能运用两个字的短句,如:吃饭、喝水
· 24-30个月 能说出的字少于100个
· 30-36个月 不能运用4至5个字的句子
儿童听力疾病发生的常见原因
遗传因素
约40%∽50%的儿童听力损失由遗传因素引起。
产时因素
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黄疸等。
感染
母亲怀孕期间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引起新生儿听力损失。脑膜炎、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也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耳部疾病
耵聍栓塞及非化脓性中耳炎等常见耳部疾病。
噪声
烟花爆竹、智能电子产品。
药物
用于治疗新生儿感染、疟疾、耐药结核及癌症等多种药物,因其具有耳毒性,均可导致听力损失。
儿童听力障碍的预防
孕期预防
1、怀孕第7个月,胎儿的耳朵形成。
2、加强孕前检查。
在孕前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减少耳聋患儿的出生。
3、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包括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孕期使用耳毒性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危孕妇(糖尿病、甲低等)。
(因此,孕期应避免病毒感染和使用耳毒性药物,加强高危孕妇监测。)
新生儿非遗传性听力损失预防
1、加强免疫接种。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等多种导致听力损失的疾病均可通过免疫接种预防。后二者可减少19%的儿童听力损失。
2、强化妇幼保健意识,预防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黄疸和巨细胞病毒感染。
3、认真对待新生儿、婴幼儿听力筛查,普及常见耳病知识、听力损失的识别知识。
儿童期的预防
1、有耳聋家旅史者,建议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及遗传咨询;
2、3岁以前每年至少复查听力1-2次;
3、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减少感染性疾病;
4、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用药是预防新生儿听力损失的重要措施。另外,避免头部外伤降低环境噪音、防止中耳炎发生也同样重要
儿童听力筛查
1、我国《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规定,儿童听力筛查的年龄为0∽6岁,其中6、12、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
2、0∽3岁婴幼儿,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听觉行为观察法或便携式听觉评估仪进行听力筛查;
3、3岁以上儿童障上述筛查外,推荐结台鼓室图检查,分别在4、5、6岁各进行一次筛查。
二胎宝宝听力障碍预防
1、远离烟酒毒品;
2、重视孕前检查;
3、第一胎、耳聋家族史(遗传基因检查)。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代表肖旭平个人观点和建议请选择性参考
本文由宝贝在线问提供,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号“宝贝在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