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出色表现竟被误解成“有问题”
朋友家的小女孩,14个月,已经有很多令人惊讶的表现,但是她妈妈因为孩子说话“晚”,不会走,脾气犟等问题而焦虑,于是找我来了。以下是她妈妈跟我的聊天内容,我记录下来,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目的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表现各不相同,各项能力的发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那些有关婴幼儿发育的指标只能作为参考,绝对不可以生搬硬套。从我与很多家长接触的情况分析,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焦虑,不是因为孩子这个方面“有问题”就是因为那个方面“有问题”。如果我们以平和淡定的心态去面对孩子所谓的“问题”,不去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做比较,那么,我们自己轻松了,孩子也快乐了。我还想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朋友一句,当我们无法断定孩子的某个行为是否“正常”,或者想当然的认定他“有问题”的时候,最好先对自己来上一句:我坚信我的孩子很正常。这应该是他发展过程中很正常的一种表现,是阶段性的行为。
以下是我这个朋友的孩子的一些典型表现,这些表现是导致她变得焦虑的原因:
*她非要自己抱着整个的苹果啃,如果给她削好了切小喂她,她就不吃,甚至会把碗打掉。
*有的事情她非要自己做,如果帮她她还会生气,比如,她非要自己使用筷子和调羹。
*爬的特别早,但走的晚。她3个多月刚开始能翻身的时候,就会一跳一跳往前扑了,4个月就开始蠕爬,到5、6个月的时候已经可以爬满快的了。站的也早,6个多月开始站,但现在还是爱爬,喜欢爬高,爬到床上去再爬下来,但她14个月了还是以爬为主,走的少,怕摔,还要人用手牵,不敢自己走。
*说话也晚,发声倒是很早,未满月就会啊哦的叫了,几个月时也喜欢自言自语,但不跟大人学话,不会有意识的叫人,你教她她也不跟你学,她就喜欢自言自语的演讲或模仿大人打电话。她很小的时候,把便、发声、爬都特别早,到后来反而缓慢了。该会说话的时候不会说。但她很喜欢说,每天都会演讲,或者拿电话或手机讲话,双手挥舞,抑扬顿挫,很有表情,可以讲超过1个小时,但就不跟人学话。能听懂不少,之前她喜欢做鬼脸逗人笑,我们一说挤眼睛,她就会眨眼,一说撅个嘴巴,她就会撅嘴。但最近不怎么玩了,你让她干吗她不听,玩自己的。
*喜欢玩过家家,她一岁前的时候就发现如果手边没有玩具或食物的时候,她会假装吃东西,假装捡起东西一样样放嘴巴里,吃的津津有味,或者假装把东西从一个地方一件件搬运到另一个地方。她现在玩的就是喂我吃奶,喂我吃饼干,给我梳头,另外她很喜欢我哥送的一只电动小猪,她会假装让小猪在后面追她,她在前面逃。家里还有一个电动猴子,把2个玩具一起开动,2个玩具有时会撞在一起,她会在2个玩具即将撞上时冲上去,把猴子推倒,把小猪抱起来又拍又哄,特别搞笑,反正她就是很喜欢那只小猪,有时会拿外婆的梳子给那小猪梳头。
*她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几个月的时候,外婆有次给她穿睡袋,拉练卡住了拉半天怎么也拉不上去,她转身去找工具的当儿,宝宝竟然摆弄了几下,自己拉上了。
*她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拆东西,上个月有天她拆外公的药盒,外公怕她把盒子弄散了,就拿胶带把口子封上了,结果她拿了只笔,对着封上的地方捅,捅开了以后又把药拿出来了
*前面提到的电动玩具小猪接触不太好,有时按按纽也不响。大人就会把小猪的衣服掀起来,把电池重新放好,她现在也学会了,小猪不响她就把小猪翻过来,把衣服扒开,甚至能自己把电池抠出来了
在我看来,这孩子实在是发展的太好了。高兴还来不及呢,焦虑从何而来?
作者简介
林怡,著名早教专家,亲子畅销书作家,林怡育儿网站、育儿会所创办人;本着“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的理念,帮助父母学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用对方法去爱。曾出版畅销书:《别以为你会爱孩子》、《上幼儿园不用愁》等,深受父母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