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奶量:看宝宝大小便知饱饿
因为母乳喂养是自然的养育方式,所以也就无从得知宝宝每一顿能吃到多少奶,既然看不到“进去多少”,那么我们就了解一下“出来多少”吧,正所谓“有进必有出”,如果只进不出,那就成了貔貅(哈哈,大家轻松一下下)。
一般来说,从出生开始至产后6周内,宝宝每天都会有尿便,我们来看看新生儿大小便次数参考值:
第一天(first 24h):尿量≧1次都OK,便量≧次1都OK。
第二天(24h-48h):尿量≧2次都OK,便量≧1次都OK。
第三天(48h-72h):尿量≧3次都OK,大便为过渡性大便,深色变浅色。
第四天(48h-96h):尿量6-8次,大便颜色变黄,至少每天有大便,直到第六周。
需要注意的是,出生后72小时内,宝宝出现砖红色的尿液是正常的,但是需要评估整个母乳喂养的过程(衔乳是否OK,每日喂养次数是否达到,在调整后砖红色尿液应该要转成淡黄色的尿液),如果自己完全不知道如何处理或自行处理后无缓解,建议求助你的哺乳顾问。
宝宝出生大约4-6周之后,有的宝宝就不会每天都大便了,可能好几天才大便一次,有的宝宝依然每天大便并且多次,这些都没有关系,这时候我们判断每天的摄入量就需要从尿量上来看了。通常来说,依然是每天6-8次的小便代表摄入充足,同时配合着生长曲线来记录宝宝的体重增长。
通常我们用简单的说法:宝宝半岁达到出生体重的2倍,说明母乳喂养非常成功。如果细化到每个月,那么要达到至少一磅(454g),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才会告知新妈妈和家人,宝宝每个月增长超过600g代表母乳喂养的很好!
我们还可以配合WHO的生长曲线来判断宝宝的生长情况,这样我们就有排泄量+每个月增重量+生长曲线来观察宝宝的喂养情况,真的就是太棒棒哒啦~!
50%的儿童将等于或低于这个曲线,同样50%的儿童将等于或高于此曲线。在3百分位便是有3%的儿童在或低于此线,在97百分位表示有97%的儿童将处于或低于此线,在50百分位是中位数。
简单来说,只要在曲线范围内,都是正常情况,或者有时候宝宝的曲线会围绕某一百分位上下徘徊,这也是正常情况,但是要注意,如果在短时间内(比如半个月内)下掉超过两根曲线,那需要引起重视,你可能需要带你的宝宝去拜访儿科医生。
半岁以后的生长曲线变缓通常和添加辅食是否得当或和宝宝的遗传曲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DNA曲线)有关。
作者:郭蓓珍。国际认证哺乳顾问(IBCLC),杭州悦泉妈妈母乳哺育支持中心联合创始人,懿英教育哺乳顾问国际认证、哺乳指导进阶等课程学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母爱10平方”特别推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