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具体地做好宝宝的防护工作?
炎炎夏日,由于天气湿热,蚊虫滋生,食物也很容易变质,再加上宝宝喜欢户外活动,宝宝对自己的保护,风险意识也比较差,所以夏季很多宝宝容易受到蚊虫叮咬、晒伤、痱子、食物中毒的困扰,尽管大部分都不严重,但有时严重时也会危及宝宝生命,所以家长一定要对宝宝做好防护工作,防蚊虫、防晒、防痱子、防食物中毒,具体如何做呢?欢迎参考:儿科医生说-做好4防,让宝宝轻松度过炎热夏季!
第1防:防蚊虫叮咬
1.常见的蚊虫有哪些?
常见的蚊虫有蚊子,苍蝇,臭虫,蜜蜂,马蜂,跳骚,蜱虫等。
2.蚊虫叮咬的症状有哪些?
●小的红色肿块,中间有小的刺点;
●叮咬局部局域的红肿;
●痒及疼痛;
有很少的宝宝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叮咬局部明显肿胀及疼痛;
●荨麻疹及全身痒;
●耳朵及嘴唇严重肿胀;
●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喘息,呼吸困难;
●无力甚至失去意识。
3.需要带宝宝看医生吗?
●当宝宝出现上述严重的过敏反应时就立即带宝宝看医生或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
●如果蚊虫叮咬的症状在48小时还未好转或局部出现感染的症状,比如红的厉害,疼痛剧烈或出现化脓,发热。
4.医生如何治疗?
多数蚊虫叮咬一般不需要医生的治疗就会自行好转,医生有时也会开些抗过敏药,比如口服的抗组胺药及外用的药膏,比较严重时是需要住院治疗的。
5.家长能做些什么让宝宝舒服些?
●用毛巾沾湿冷水对叮咬部位进行冷敷,可以把沾湿水的毛巾放入冰箱冻一会再冷敷,或按压叮咬处;
●可用炉甘石洗液涂抹叮咬处;
●如果宝宝是被马蜂叮了,能看到叮入宝宝体内的刺,家长可以轻轻的用指甲或信用卡或其它类似的卡片把刺从宝宝皮肤挑出来,以避免体内继续积累毒素;千万不要挤压叮咬处,以免更多的毒素进入宝宝体内;
●剪短宝宝指甲避免宝宝抓搔引起的抓伤。
6.如何预防蚊虫叮咬?
●当宝宝外出玩时,特别是晚上,尽量让宝宝穿轻薄的长衫和长裤,以减少宝宝的皮肤暴露;
●避免给宝宝穿颜色过于鲜艳或有花样图案的衣服,因为容易招引蚊虫;
●尽量不要给宝宝用香皂,香波或其它有强烈气味的物品,因这些容易招引来蚊虫;
●告诉宝宝不要去捅马蜂窝或其它蚊虫的巢,如有马蜂或蜜蜂在附近,让宝宝镇定的慢慢的走开,尽量不要挥动手臂,这样马蜂或蜜蜂会以为受到威胁而去叮咬宝宝;
●家中室内尽量不要放食物或饮料,特别是含甜味的,最好把这些食品放入冰箱,因这些食物也会招引蚊虫;
●给宝宝用些驱蚊虫的药,这些驱蚊虫的药一般含有驱蚊胺(DEET),但在买这些驱虫药之前,一定要咨询下这些药您的宝宝能不能用及如何正确使用。
第2防:防晒
紫外线强度较高的时间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所以尽量不要让宝宝在这个时间段外出活动;注意下天气预报中的紫外线指数(通常外0~ 11+),紫外线指数越高,宝宝就越容易晒伤,家长更要给宝宝做好防晒;另外还要注意:
●外出时尽量给宝宝穿轻薄的纯棉衣服,最好是带袖子的长衫,长裤;
●给宝宝戴一个帽沿较宽的帽子;
●给宝宝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
●如宝宝在户外玩,尽量在阴凉处玩,比如树荫下,如在海滩玩,要用沙滩伞;
●如要出门,尽量给宝宝擦些防晒霜,以阻止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选择防晒系数(SPF)至少30以上的儿童防晒霜,并在宝宝出门前半个小时给宝宝涂好防晒霜,外出后,大概2个小时左右要给宝宝补擦防晒霜;
●6个月以下的宝宝尽量不要阳光直射,外出是尽量待在阴凉处,如果一定要外出,可在宝宝的面部及手背部涂些防晒霜。
第3防:防痱子
1.什么是痱子?
●痱子又叫热痱、热疹,是由于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浸渍表皮角质层,致使汗腺导管口闭塞,汗腺导管内汗液储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渗入并刺激周围组织而于汗孔处出现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
●痱子通常出现在头部、颈部、胸部及身体容易摩擦的部位(如腋窝)。
●由于宝宝的汗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再加上护理不当,所以宝宝更容易起痱子。
2.如何预防宝宝出痱子?
●在高热、高湿的的天气下做好居室的通风散热措施,必要时开启空调或电扇,但要避免用空调或电扇直接吹宝宝身体;
●避免宝宝在阳光直射及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剧烈活动;
●给宝宝穿棉质的、柔软宽松的衣服,便于吸汗及汗液蒸发;
●在高热、高湿的季节经常给宝宝洗温水澡,洗完澡后,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容易摩擦的部位,擦干后用些痱子粉或爽身粉,以减轻局部摩擦从而减少出疹机会。不建议全身大面积涂粉,动作尽量轻柔、避免宝宝吸入痱子粉。
3.宝宝出痱子需要治疗吗?
痱子一般不需要治疗,其实最好的治疗方式是宝宝尽量待在凉爽的环境中,保持宝宝皮肤干爽,痱子就会自动消失。
当然您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宝宝:
●剪短宝宝的指甲以避免宝宝搔抓从而引起感染;
●尽量给宝宝穿宽松的棉布衣服以利于皮肤散热及排汗;
●用毛巾沾些水放入冰箱片刻然后用毛巾敷宝宝痱子处。
4.什么情况下需要带宝宝看医生?
●宝宝出现发热;
●出痱子处皮肤出现红肿、脓液渗出或结痂(皮肤感染的症状)。
第4防:防食物中毒
1.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污染食物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比较常见的病原维生素是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
2.病原微生物是如何污染食物的?
●生病的人在准备做食物之前没有洗手;
●食物中本身就有病原微生物,当食物洗的不干净,或烹饪的不彻底;
●当用同一个案板或刀具准备食物时,病原微生物从一种食物污染到另一种食物。
3.食物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有的食物中毒在吃完某种食物后很快发生,而有的食物中毒可能在吃完某种食物后数天或数周才发生,常见的症状有:
●恶心,呕吐;
●腹痛;
●腹泻,通常为水样大便或大便中有血;
●发热。
有时也会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比如觉得头晕,乏力及视力模糊。
4.什么情况下需要宝宝看医生?
●数小时不愿意吃东西或喝水;
●持续严重的腹泻;
●严重的腹痛;
●出现脱水症状;
●大便中有血;
●高烧;
●突然变的烦躁不安,乏力淡漠或出现幻觉及呼吸困难。
5.医生需要做什么检查?
有时医生也会根据宝宝的情况检验下血液及大便。
6.医生如何治疗?
大多数食物中毒不需要特别治疗一般可以慢慢自愈,但有的宝宝可能需要用抗生素以杀灭感染宝宝的病原微生物,有的宝宝需要静脉点滴以预防和治疗脱水。
7.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1)挑选食物:
●家长在购买肉类或海鲜时尽量到大一些,食品安全比较好的市场或商场去买;
●购买罐装及盒装食品时要看下保质期,看下包装是否完整;
●不要给1岁以下的宝宝买蜂蜜喝。
(2)准备食物:
●家长在准备食物之前一定要洗手,去完洗手间及给宝宝换完尿布之后要洗手;、
●当家长生病时,特别是有恶心,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时;
●在准备生肉和家禽时,应该彻底清洗,并用水充分浸泡;
●做菜时,特别是肉类食品,要确保所有的食物都做熟;
●现做现吃,尽量不吃剩的饭菜,如需要吃,吃之前一定要充分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