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常见小儿急症的正确处理方法上
宝宝一到秋季就咳嗽、发烧、高热、甚至患上肺炎、哮喘、鼻炎等疾病,用不用抗生素呢?头疼!拉肚子拉得脸都瘦了,心疼!要不要去医院治疗呢?人太多!其实不用这么纠结的!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急诊综合科主任张先华
讲解秋冬季常见儿童急症处理方法!
急症处理篇
NO.1 小儿高热
小儿高热是最为常见的儿童急症,因为秋冬季节天气变凉,小儿抵抗力差,易引起感冒发热。高热测量方法:腋表温度超过38.5℃、肛表温度超过39℃。
一、小儿发热的特点
1、温度高低与疾病轻重程度不一定平衡;
2、幼儿对高热有耐受力,年长儿耐受力差;
3、部分儿童(6月-3岁)高热时可能伴有惊厥。
二、发热的危害
1、病原体本身对人体的危害。
2、消化道症状:消化道分泌及蠕动功能降低,出现食欲不振等。
3、消耗增加:氧耗量增加、脱水、小儿惊厥等。
4、细胞破坏:超高热(41.1℃以上),可致细胞变性、坏死、代谢紊乱而产生有害代谢产物,损害人体重要器官。
三、急性发热的退热处理
1、家庭常备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高热时服用
2、安乃近、阿司匹林、尼美舒利、糖皮质激素等副作用大,不推荐
3、可联合使用物理降温
冰枕:冰袋放在枕颈部,对较小的幼儿不建议。
醇浴:25-35%酒精,只需擦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大动脉处,无需全身擦拭。(适用于高热无寒战又无汗的情况,如已经出汗,表明体温已经开始降低,不适合醇浴。)
温水拭浴及热水澡
用温水毛巾全身上下搓揉,使宝宝皮肤血管扩张散热,体表水气蒸发也会吸收体热。温水(以大人手腕内侧皮肤不烫为宜)反复擦洗患儿面部、颈部、腋下、躯干及四肢。每个部位擦1-2分钟,整个温水浴时间在10分钟左右,然后用大毛巾把孩子全身擦干并轻轻按摩皮肤发红为止。
四、发热注意事项
1、不宜在短时间内服用多种退热药,剂量不要太大以免使患儿出汗过多引起体温不升、电解质紊乱、虚脱等情况。
2、新生儿期发热不宜采用药物降温(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3、婴幼儿发热先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
4、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病因不明时,不要滥用抗生素。
五、发热的错误判断
╳错误的判断
1、用手摸摸宝宝的额头和手心,比妈妈的手温度高,认为发热了
2、宝宝体温超过了37℃,妈妈认为宝宝生病了,因为早晨只有36.4℃
√正确的判断
1、手不是体温计,不能准确测量宝宝的体温,如果觉得烫手应测体温
2、人体体温有波动,如肛温超过37.8℃,舌下温度超过37.5℃,腋下温度超过37.4℃等才是发热
六、退热处理的错误方法
捂汗退热
1、对成人有时候确实有效,但对宝宝是不适合的
2、原因:小儿的汗腺发育不完全,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如果被包裹过严,反而无法散热,很容易造成人为高热,同时导致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更严重的还会引起脑缺氧、蒙被综合征
3、发热阶段:适当减除衣物
4、发汗时:穿比较宽松的衣服,以利于孩子排汗
白酒擦拭
1、家长常常就地取材,用白酒擦拭孩子额头、胸口、手脚心,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而且白酒度数高易导致酒精中毒!
2、正确的擦拭部位应该是血液循环最丰富的部位如腋窝、腘窝、腹股沟等!
NO.2 惊厥
惊厥(抽搐、抽痉),是小儿常见急症之一,发生率3-7% ,可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一、常见原因
发热惊厥:高热惊厥、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
无热惊厥:癫痫、低钙、低血糖、中毒等
二、惊厥处理
1、保持镇定
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就地抢救!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侧卧位,松解衣领,裤带,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以免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清除身上可能引起损伤的硬物。
不要试图限制其抖动或将物品强行放入患儿口中防止舌咬伤。
抽搐时不要给口服药物。
掐人中穴。
2、高热者
物理降温
惊厥停止后如高热,则药物降温
3、室内保持通风,空气新鲜
4、注意观察、记录
神志、面色、脉搏、呼吸等病情变化;
抽搐持续时间;
抽搐时表现:是全身还是局部抽搐;双侧是否对称;有无牙关紧闭、眼凝视、斜视;有无口唇青紫。
5、发作后迅速去医院就诊
6、护送途中仍按上述方法进行急救处理
7、出现以下情况请拨120
发作时间大于5分钟;
任何发作后短时间内再次发作;
呼吸困难,面色差;
NO.3 秋季腹泻
秋冬季节是小儿腹泻病的高发季节,其中秋季腹泻最常见,也就是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
一、特点
季节:秋冬季(秋季腹泻)
潜伏期:1-3天
年龄:6-24月,4岁以上少见
病程:约3-8天,少数可长达10天以上
二、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腹泻,呕吐,发热,肠套叠,肝功能异常
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大便次数及水分多,无腥臭味
水和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消化道外症状
三、脱水的预防和治疗
腹泻的危害
感染中毒症状:如高热、呕吐明显、精神差、抽搐等
脱水:脱水的预防和治疗(轻中度脱水)可以在家庭处理(口服补液盐(ORS)是最好的脱水预防和治疗药物,欧美普及率80%,全球普及率55%,中国普及率低于20%,急需普及ORS的使用)
口服补液盐注意事项:
服时不再加糖;
不宜煮沸加热;
新生儿及严重呕吐、腹胀、心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应用
1、腹泻治疗误区之一:禁食
正确的方法是:继续喂养→调整饮食
继续母乳喂养
<6月非母奶喂养儿继续喂配方乳
>6月继续已习惯的日常食物,如粥、面条、、蛋、鱼末、肉未、新鲜果汁
鼓励患者进食,少量多餐
避免给患儿喂食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及饮料
病毒性肠炎暂时改为无乳糖配方奶,时间1-2周
2、腹泻治疗误区之二: 依赖“止泻”药
急性腹泻立即止泻?
腹泻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之分,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常见于受凉、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
不分情况先用止泻药,可能掩盖病情,影响肠道对细菌及毒素的排泄,加重病情,影响医生诊断;
正确方法
止泻只是一种对症治疗;
发病的原因治疗才是根本;
治疗腹泻,首先要“补水”;
3、腹泻治疗误区之三:过度静脉补液
只有输液才能见效,才好得快?错!输液代替不了口服药物作用,还可能会存在以下危险:
输液反应:当体内静脉输入了致热、致敏物质,如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就可能发生反应 ;
微粒危害:2-50微米的不溶性微粒有可能造成各种输液污染疾病;
输液室环境影响导致院感;
增加耐药性。
原则:能口服就不注射,医患互相信任;
小儿腹泻静脉补液适应症:
不能进食;
口服补液治疗失效;
重度脱水、严重的酸中毒;
合并有有外科疾病,诊断不明确。
4、腹泻治疗误区之四: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腹泻时服用抗生素,可以消炎或防治感染发生吗?也不一定!
小儿腹泻中80%是非感染性;
感染性腹泻中80%是病毒性;
细菌感染中有很多是产毒性细菌,需应用抗生素的只是很少部分;
非侵袭性细菌感染用了不仅浪费而且增加抗生素过敏或耐药的机会!
不需要用抗生素的情况:
喂养、护理不当、食物过敏及吸收不良等
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病毒性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
NO.4 小儿喘息性疾病
秋冬季节是儿童哮喘及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喘息发作的高发期!
一、原因
随着气温降低病毒、细菌活跃,易感染
秋季尘土、螨虫、真菌等过敏原增多诱发
气候变化冷空气刺激
季节变换小儿家庭护理难度增加,易受凉感冒
二、预防
注意减少运动
避免着凉
远离过敏原
三、预防喘息家庭护理
1、通风防感冒
注意室内要通风,保持家居卫生清洁
注意天气变化,避免着凉患感冒
2、防控过敏原
常清洗各种寝具的外套,控制尘螨和霉菌的生长
家庭减少使用地毯、羽绒枕头、羽绒被等
不要让有哮喘疾病的儿童亲近猫、狗等宠物
3、饮食
少吃过冷、过甜、过咸、油腻及含防腐剂和色素食物
4、运动后不要过于劳累
5、备用平喘药物
有哮喘史或喘息病史患儿家里可备用平喘药物、雾化吸入设备及抗过敏药物
6、及时就医
喘息发作常出现在夜间、清晨、运动后,一旦儿童咳嗽、喘息发作经常发生,应及时就医
NO.5 小儿肺炎
肺炎是指肺组织或肺实质发生的急性炎症!秋冬季节,温差变化较大,体质差的孩子易着凉后出现咳嗽不止的,一般抗生素及止咳药效果不明显,要注意肺炎,尤其是婴幼儿。
一、婴儿肺炎的主要症状
发热
咳嗽
憋喘
二、肺炎容易出现并发症
心衰、脓胸、肺脓肿、心肌炎及中毒性脑病等,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三、感冒与肺炎的区别
1、呼吸快慢
感冒时呼吸正常,肺炎呼吸加快、急促。
如果孩子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就不是简单的感冒而可能是肺炎了。
2、症状轻重
一般来说,肺炎症状较重,常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烦躁不安,呼吸增快或表浅表现。
重症患儿还可能出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三凹征、口唇及指甲发绀等症状。
四、肺炎的家庭护理
1、要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
保证病儿休息,探视者多、逗留时间过长,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
2、合理的营养及补充足够的水分
3、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
汗多的病人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并用热毛巾把汗液擦干,痰多病儿,家长应经常将小儿抱起,轻轻拍打背部排痰
4、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粘稠痰堵塞及奶汁、药物呛入引起窒息
5、遵医嘱
按时服药、打针,以免影响疗效
五、秋冬季小儿肺炎预防
预防小儿肺炎,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能力是关键
1、避免环境影响
最好不要带幼儿到公共场所、人员拥挤的地方活动
房间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干爽
父母感冒时应尽可能少接触年幼子女,接触时应带口罩
2、加强营养、积极预防佝偻病、营养不良等
提倡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培养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
3、加强家庭护理
小儿衣着不过厚或过薄
婴儿不要包裹过紧
加强早产儿及体弱儿(有基础性疾病)的保护和护理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代表张先华本人的个人意见及个人观点,请选择性的参考!
本文由宝贝在线问提供,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号“宝贝在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