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是你想吃就能吃
2025-02-21怀孕管家
很多准妈妈怀孕之后都会担心营养不能满足自身和胎宝宝的需要,有的准妈妈甚至尝试借助中药食补的方式来补充孕期所需的营养,比如服用一些大补的中药,如人参、鹿茸以及一些温燥性的药物(附子、干姜、肉桂、胡桃肉等),准妈妈如果服用了以上药物,可能会出现轻度不安、烦躁失眠、咽喉干痛等症状。
准妈妈一般都有阴血偏虚、阳气偏盛的情况,火上加火,自然是毫无助益了。此外,许多中药所含的各种生物碱及化学成分亦十分复杂,特别是各味中药相互配伍以后,其产生的作用差异较大,有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胎宝宝的生长发育。
正常的情况下,胎儿在4-12周时正形成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四肢及五官,12周以后则是胎儿的成长期,每个阶段用药都必须特别谨慎。然而,中药材的种类繁多,对准妈妈和胎儿会造成的影响,也无一定的规范可寻。因此,我们将较常见的中药材,做了简单的整理,供准妈妈参考。
牛黄(清热药):泄下力强,易导致准妈妈流产。
红花、川七(活血药):其祛瘀活血力强,易导致流产与早产。
牛膝(活血药):有损胎儿健康。
车前子(除湿利水药):过度食用会影响胎盘循环。
补骨脂(温阳药):准妈妈需经由医生指示后再服用。
薏仁(除湿利水药):内含薏苡仁油,会降低横纹肌收缩作用,对子宫产生兴奋作用,有的还会造成羊水过少的现象。
通草(除湿利水药):容易造成准妈妈羊水过少。